走进神秘板苍 探访抗日遗迹
吴桂林
板苍,即梅山十峒之一板苍峒的简称。其地界于新邵、新化、冷水江、隆回、溆浦之间。这里是梅山的中心腹地,广博深奥的梅山文化养在深闺,蕴藏于悠悠板苍之中。这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绝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方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有史记载的苗、瑶、汉民族,在板苍地区发生了数十次残酷的血腥之争。尤其近代著名的雪峰山战役之北部战场—新化会战就发生在以板苍为中心的四周。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新化板苍做为抗日主战场之一,粉碎了日军进攻芷江,威胁重庆的阴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最终在梅山地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发动对日全面总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进程。故新化板苍在抗日文化课题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2015年5月10日,由新化西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宣传小组、《新化抗战纪事》采编组罗国芳、吴桂林、袁勇中、杨慧芬等,社会活动家萸江诗社商业分社社长刘兆云、石冲口分社社长刘尧卿等组织发起,新化县楹联学会、档案局、卫生局,上梅、石冲口、洋溪、孟公镇、槎溪、科头、维山、吉庆等乡镇老科协、旅游协会,以及热心新化抗日文化旅游的专家、学者、诗人、联家、新闻摄影爱好者等130余人二十余辆小车走进板苍,体验新化抗日文化之旅,主要听取了当地老人讲解当年抗战时的情景,并对抗日阻击战阵地与相关山寨遗址做了初步的调查了解。这是地方民间团体自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次大型群众性活动。活动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展现新化人民捍卫抗战胜利果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同时进一步解读神秘的板苍密码,挖掘整理和完善了我县抗日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深入石冲口镇寒婆坳的棕子岭,石冲口诗社社长刘尧卿、社员谭寿长、罗仕辉等自告奋勇,义务讲解棕子岭一战的经过。大家一路风尘,心情无比沉痛,大家默默的向这些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忘死,血洒异境他乡的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站在寒婆坳上,体会那一寸山河一寸血,千古英名千古传的豪迈与悲壮。这次活动的总指挥,萸江诗社商业分社社长刘兆云触景感怀,诗兴大发,率先一首:《破阵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回首峥嵘岁月,神州遍起刀兵。八载抗倭鏖血战,千万同胞赴征程。踏平倭寇营。
萸江诗社商业分社社员一个叫吴林的年轻小伙子见会长如此雅兴,干脆来个先下手为强,续了下阙:
今笑南柯一穴,妄图阻挡中兴。我愿手提三尺剑,跃马扬鞭到东京。诛其狼子心。
刘兆云社长最欣喜的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诗友们顿时也似开闸之洪,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诗词联赋表达心声。把眼前这栋风雨飘摇凄凉地立在寒婆坳上的‘气可亭’做题材,把墙上的弹痕伤疤当罪证,清凉的山风也好像在呜咽诉述着昔日英雄战士们所经历的那一场血腥而残酷的战争。大家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这时肖正凡先生吟诵了唐生海师长的战后感赋:
气愤洋枪,止痛长歌而饮恨;可怜国土,登高远望以图强。念完这联后,他还采集到二个关于‘寒婆坳寨熄火亭’的联话段子:
宗再岭上有座茶亭,名气可亭。看似风景秀丽,其实阴森恐怖。45年4月,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日本困兽犹斗,疯狂扑向新化境内。国军七十三军有一个加强连在气可亭与日军接上了火。激战半天后,国军子弹用尽,最终以刺刀相拼,全连官兵壮烈牺牲。后来,老百姓将烈士骨骸,安放在一个大型红薯地窖中。战后,国军师长唐生海来到气可亭,目睹烈士忠骨,悲痛万分。他建议把气可亭当做烈士纪念馆。于是,将军把烈士英名一一写下来。之后,又为气可亭撰写了这副门联。
几个月后,从北方走来一位美女,在气可亭哭得天昏地暗。原来,她丈夫征战多年未回家,乃四处打听下落。后来有人告诉她,湖南新化气可亭上有她丈夫姓名。她于是找到这里。可是,丈夫尸骨与战友们混做一堆,她无法辩认,她仿效古人孟姜女寻夫,咬破指头以血浇白骨,却屡试不灵,只好作罢。痛定思痛,她终于再度咬破指头,在气可亭内粉壁上写下七绝一首,云:极度伤心气可亭,泪流如注悼亡灵。大堆白骨难相认,安得征夫入祖茔。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气可亭经不住风雨摧残,石刻对联不见了,粉壁血书绝句更是无影无踪。于是我为争战岭‘气可亭’续句:
浩气长存英雄美德;亭可永驻亢世雄风。
车队驰入尧公寨阵地,楹联协会会长肖维宗触景生情,即咏尧公寨古树:何幸未曾遭劫火;留将今日作奇观。日军一路攻占棕子岭、小温山、安乐山、横排、驴子界、寨落山。驴子界一战,十分惨烈,我方伤亡较重。受伤将士由群众转送至芦家桥医院,遇难的官兵后由当地百姓收尸清理,据统计,仅横排阵地就有尸首五十八具,后都就地合埋于横排村北端的战壕内(公墓约七米长,五米宽,现被夷为平地)。 大家向阵亡将士深深的三鞠躬,哀怜长眠于此的无名烈士们,我续上一联:
御敌不在职高下;舍身岂言墓有无。
众人致礼后,然后驱车开赴维山、四都、三联。这时有人表示疑惑,四都三联洞里值得去么? 唉!我沉默无语。这正年轻一代对日寇侵华历史的逐渐淡忘的显现。车队停在了昔日板苍古战场的大象山天宝寺大坪,诗友李初贵将日军进犯四都的原委给大家细细导来。吴林诗友听后即兴吟咏:
泸沟有恨水汹汹,无耻倭贼嗜血腥。菅戮同胞千数万,掠夺财物计不清。
刘兆云社长见吴林上次为他续下阙,这次给他还了个青菜礼,打住吴林,且慢,便为吴林续了下阙:
民族眼看遭颠覆,湘楚出了大救星。力挽狂澜于即倒,匡扶日月于将倾。
当大家了解到原来四都这里确是兵祸重灾区后,原先认为白走一遭的尴尬,不要我多加解释便释然了。我顿时心中窃喜舒畅,心生一联:
谁将国难心中忘;众叫倭奴脚下藏。
这时金达先生发来短信:
日寇犯中华罪恶滔天山河怒;醒狮捍国土同仇敌忾倭胆寒。 吴达安吟友也对日寇侵华,今日又抢占我钓鱼岛的豺狼行径深表愤怒,即兴来首《保护钓鱼岛》:
日本痴心妄想争宝岛 中华义正严辞护江山
现时年93岁的抗日老兵曾文会,看到我们这支缅怀抗日英烈的大队伍,也勾起他老人家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写了一首浪淘沙,《忆父惨遭日戮》:
抗战八年春,倭寇侵新,惨遭屠戮近无人。义犬守尸长数日,抱恨无穷。
我和了下段:国难迫燃眉,日寇鲸吞,战场杀敌报仇深。踏平小岛非难事,指日可成。
日本援军当时在四都茶元集结后,分拔沿两边山麓行进,在维山徐家桥遭受我黄婆坳驻军的合力围歼。日军被阻三天三夜,毫无进展。楹联学会会长肖维宗见后,联如泉涌,立马为“抗日战壕”亲自撰联:
燧烟虽已怒难已,战磊曾平恨不平。
位于维山汝溪河石潭湾悬崖之上的“抗日崖”。是民国三十四年时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方面军73军副军长(15师师长)授少将衔的陈为韩将军题写。“抗日崖”的惊现,引起了广大爱好和平文化的热心人士极力关注。民营企业家袁中和先生将当年我国军阻击日寇时双方争战最惨烈的地方—鸬鹚坳、徐家桥、碧云山、米树山、西冲、桃林、红岭等阵地,如数家珍般地从头至末,娓娓道来。他顺势让我们看那起伏相连,跌宕有致的无数掩体和战壕。他说眼前那面悬崖是当年国军正面阻击日军的地方—黄母坳阻击战场。即兴脱口吟出:那晚天黑,日寇猖獗,战地硝烟云遮月,挥洒多少英雄血。今日满园春色,使我思念先烈,国耻未曾雪,适已头发白,心急如焚,肝胆欲裂,奋笔似剑,泼墨如油,爱国激情共诗燃,熊熊火裂。牢记过去,向往未来,中华崛起,誓将倭寇灭。大家惊诧,这位企业家竟是位儒商。这次活动之前,维山碧水、磨锋村支两委十分支持配合这次活动的开展,由美女主任带队,义务将“抗日崖”周边的路况扫通。吴林、曾海清与我当时也参与了开路志愿队。吴林年轻,才思敏捷,他又随兴而赋《徐家桥抗日崖感怀》:
徐家桥畔草森森,谁祭当年烈士魂?抗战枪声曾走远。惟存碧水记功勋。
萸江诗社商业分社社员曾利华也来一首附和:
浪淘沙·抗日
日寇侵华残,血泪斑斑,听闻视看觉胆寒。四万同胞齐奋帜,驱赶夷蛮。血雨化清潭,已换新颜,国富民强非等闲。
万里河山呈喜庆,蔚满碧兰。吟了一首还不过瘾,又来一首:
日寇侵华
突听惊天一声雷,神州大地起烽烟。日寇长驱侵我土,搅得华夏苦难言。三光政策不忍睹,烧杀抢掠毁家园。四万同胞齐携手,血雨化做艳阳天。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一行探访了四都大、小字寨和三联峒、碧云山、徐家桥,正准备离开鸬鹚坳抗日崖,但指挥长刘兆云社长站在崖上恋恋不舍,难怪他正在思忖一首《碧水河边抗日崖》:碧水清清三联来,曾经此河尽尸骸。欲问当年杀敌事?请上巍巍抗日崖。
车队来到桃林芙蓉寨,停在余公殿前。吟友们一边欣赏古寨风光,有的却小跑似登上了南岳殿。这时黎坳村支书吴继忠先生等早就办好了十多桌斋饭在等待我们,这时饥肠辘辘的我们也顾不了那些礼节,谁先到谁就先品尝。
袁勇中来了一首感赋:春雨飞花染泪痕,杜鹃啼叫泣哀声。探幽诗友寻遗迹,抗日战场悼故人。喋血捐躯赴国难,杀敌歼寇称英雄。中华一日雷霆怒,全灭大和无瓦存。
吴林也当场附和一首《诗祭抗日英烈》:
清明有泪雨纷纷,野草凄凄烈士坟。老酒樽樽归赤土,悲歌切切颂忠魂。若非英烈流鲜血,安将倭贼化粉尘。我必勤修文武艺。不教王道再沉沦。
游览芙蓉寨后,便去桃林拜谒了抗日烈士叶振东排长夫妻茔。勇中来了首律诗:又是一年芳草绿,清明时节悼亡灵。坟茔湮没墓碑在,烈士长眠浩气存。追忆英雄花溅泪,遥思往事炮惊魂。不明史记悲时政,无望封侯叹李陵。
然后过红阳,在红岭界背后半山水圳之中又有一座“抗日阵亡官兵公墓”。
楹联学会会长肖维宗为‘抗日阵亡官兵墓’撰联:
心碑且共青山永;墓穴不知何者平。
最后,我们来到“洋溪万人坑”。据这次活动组织者之一的罗国芳先生介绍了洋溪大会战后,是当地村民与自卫队员,不堪目堵,便将漫山遍野已腐烂发臭的尸体共3461具。一起掩埋于现在的洋溪五中附近,取名"万人坑",1994年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大家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面对英烈,集体三鞠躬并默哀三分钟,表示对先烈们的怀念,然后由萸江诗社副社长周太和领头高呼:“缅怀先烈,振兴中华”,并在这里集体合影留念。维宗会长有咏:每来凭吊泪双垂,千古伤心白骨堆。人畜共埋两国恨,亲仇合葬万家悲。狺狺乱石吠狼犬,隐隐残垣见劫灰。一幅邦仇国耻画,坟头种菜是阿谁?
又联“洋溪 万人坑”:
黄土难埋民族恨;青山犹记日军残。
后大家最后来到槎溪,维宗会长题 团筛垴白马桥:
战魔吮血乱磨牙,溪水至今淌血花,东瀛女哭东瀛父,知否。
最后吴林来首《鹧鸪天·记板苍抗日文化之旅》:
各界精英一字开,降倭故地共缅怀。尧公寨上英雄冢,寒婆坳前熄火台。鸬鹚坳,抗日岩。万人坑侧久默哀。太平勿忘当年耻,不教倭贼又重来。
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它是我地七十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组织的抗日文化旅游采风,其筹备时间短,路线长,景点多,规模空前,组织得力,安排合理,每个人深有感受,获益匪浅,社会各界反映良好。既弘扬了红色文化,又振奋了民族精神,提升了群众爱国爱家热情,对精神文明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打造抗日文化之旅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活动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教育和激励国人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缅怀先烈,居安思危,珍惜和平,开创未来。此时,夕阳西下,天空呈现出灿烂的红色,像极了先烈们抛洒的热血,而我们,坚定地朝着那片艳丽的红色走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