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维山地名小故事] 维山山名探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4-3-28 21:11:11|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
登维山诗说:

只有天在上,伸手摸北辰。

不能高调语,恐扰玉皇神。


维山:

——是山,因为它高耸入云;

——是地标,因为它是新化八景之一,特有诗韵;

——是新化盆地的屏风,因为它护卫着这里的无数生灵。

维山位于新化县城之南18公里左右,海拔800多米。站在山顶,可尽览包括新化县城在内,方圆几十公里的丘陵盆地。但凡域内降雨,必然是云雨首发于维山之巅峰。于是,人们便取雨之源头,风调雨顺之意,称之为“雨山”,真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由于当地方言:雨、余音近,人们期待“年年有余”,雨山便成了余山。

若细探维山名字之由来,除上所说外,还有众多的说法。

有说因其为雪峰山之余脉,故称“余山”;当地人称“余山垴”或许源于此。垴,意为小山头;与雪峰山脉相比,维山,自然只能算是一座小山头。

有说是因山上长满茱萸,称之为“萸山”。

有说是因山岭横卧如维屏,称之为“维山”。维山之称,新化文史上最早见于八景之一:维山叠嶂。

从东、西远看,维山俨然“佛祖临坛”、“观音坐莲”。

从北眺望,左有天龙山,右有苍溪山,苍龙拱护,维山居中,酷似“鲤鱼跃龙门”,因此称“鱼山”。

从县城方向远望,因其似火形,故有“火旗山”一说;因其似笔毫,又有“文笔山”一说。

维山所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笔者对“文笔山”这个名字犹为认可。因为邑内文人,莫不以此山此景,或属文、吟诗、作画,以述豪情;或登高望远,尽情体验维山的诗情画意。

有诗一组是这样赞维山的:


         一

毓秀维山万古雄,挺胸昂首向天宫。

嫦娥朔日羞来会,半月梳妆始相迎。

          二

维峰高耸触云苍,酷似仙毫笔露芒。

铺就天穹成画纸,玉皇从此著文章。

          三

秀美维峰域有名,凌云玉乳哺英灵。

湖湘不忘三勋业,凤(冈)月(川)相携广济公。

           四

维山主位坐中央,翠绿苍龙列两厢。

遥看滔滔江水去,如今处处换新装。

常言道:有山必有水。流经新化的资江,又称茱萸江。萸山萸水紧密相连,不竟让人油然而生许多联想。茱萸在中国诗词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新化萸江诗社的社名即与此有关。诗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自王维写茱萸后,茱萸便成了忆念兄弟、忆念亲人的寄托。

   儿时的我,常常听到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客人们说,他们也是“萸山人”。证明“萸山”的确是远方游子思念故土的心灵归宿。

   探讨维山之名,不光因其说法众多,还因其人文故事和景点众多。

一千年前,梅山大神曾君十四郞曾经预言:“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维山优越的地理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维山山上有梯田,有古道,有渠沟,有遗址,有甘泉,一年四季,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登高望远,视野无限。如若效仿古人,在山顶上把酒迎风,指点江山,则真有心旷神怡,喜洋洋之感。

维山梯田,层层叠叠,顺山延绵,不见首尾。山上古道,承载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足迹和故事。山中沟渠,顺势而下,造福人民。山顶有亭,可供游人驻足观光。山上用大石块垒筑的古寨遗址城墙,高者达数米,坚固如初。山上边有清水塘数口;相传清水塘内有飞来钟,其声可与洞庭湖君山岛上的飞来钟之声,遥相呼应。山上曾经有庵堂,有心人正在筹划重建。山上已通水泥公路、人行步道直达山顶。

如若想知道登上维山的感受,有诗为证:



      其一

终于在上手擎天,环顾八方心里甜。

棋布星罗村落美,山河遥看迹无边。

      其二

虽然在上手迎天,近瞰周围心里悬。

万丈维峰平地起,伸头不敢望深渊。

去维山游玩,可以不论天气。若为淫雨霏霏,云层笼罩高山,则见不到“鱼跃龙门”,但见得到山生雨。而在长空万里时,则见不到山生雨,却能见到“鱼跃龙门”。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总有一景迎接您。如此合二为一,独一无二,维山神韵,谁能与比啊?

总之,有关维山的风景与故事,数不胜数。从四方八面看维山,美景与韵味,各有千秋,定能各遂其愿。

解放后,人民z府遵循维护人民利益之宗旨,将维山所在地的行政机构先后命名为“维山区”、“维山公社”、“维山乡”。有关维山的别名“雨山、萸山、余山、鱼山、火旗山、文笔山、维山叠嶂”,则成了值得纪念的名字,故撰文以记之。

至于,“佛祖临坛”、“观音坐莲”,则是仁者见仁,佛者见佛,永远不会改变。

美哉,维山!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