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新化县维山乡四都村六组有一古节孝牌坊,高约9米,宽10米,为四柱三门三楼,用麻石雕凿装配的节孝石坊。柱作八方形,粗0.4米,立于3米长的圭脚石上,柱的下端作夹杆抱鼓石十个,石鼓直径约1米,鼓下安放莲花边须弥座,石鼓上部镌石狮、石象各一对,呈倒垂状,栩栩如生。柱头设额枋,枋上立一层斗拱,再设平板枋,再置一层斗拱,再施平板枋出檐。主楼高出次楼1米许,均覆以庑殿式屋顶,屋脊尾部扳翘角十个,主楼正脊中央置葫芦形宝顶。牌坊中心部位正反两面有五龙捧圣图,线雕“圣旨”二字,五龙造型及雕镂工艺十分精美,两旁悬塑神像,手执条幅,上书“一品当朝”、“指日高升”等字样。三门上方两面各有题匾三幅。正面右楼牌匾是湖南布政使请求旌表奏章,言吴文凤之妻邹氏,性比松筠,操同冰雪,五年比翼,一旦分飞,悲夫鹄寡,对西风而饮泣,用白首以全贞,赡养父母相依到耄耋之年,教育儿子读书步旋广寒之月,乃闺门正气,巾帼完人。左楼牌匾刻有礼部堂会核批文,嘉庆二年(1797年)十二月十六日,皇帝降旨:“应如所请,准予旌表”,命“地方官给银三十两”,由“本家自行建枋”。中门上方镌嘉庆皇帝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初一日诏书:吴邹氏“淑范宜家,今宜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旌表节孝邹氏”,“貤赠八品孺人”。背面三题匾,左右为“锡宠”、“纶音”四个大字,中是嘉庆帝圣旨:吴文凤因“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冶克勤,庭训箕裘,丕振家声”,亦“貤赠修职郎”衔。所有碑文都用正楷,字字金钩铁画,雕工精细,给人以艺术享受。
该坊为吴文凤之子吴肇禋奉旨所建,历时十多年。吴肇禋在寡母教导下,自幼发愤读书,乾隆59年恩科中第十九名举人,嘉庆13年借补常德府学训导,后又推升岳州府学教授。据吴家后裔介绍,节孝坊后面原建有节孝祠,祠内挂有皇帝所赐金匾。现祠堂已毁,匾额无存,唯牌坊矗立180年仍完好如初。是娄底市内幸存的较为完整的麻石牌坊之一。其建造工艺之精湛,在省内亦属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