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灵公奇遇
在维山峰脚下有户人家,板屋里住着一位善良的老人叫南灵老爷,他就是曾继梧的先祖。
某日,在维山赶山狩猎时巧遇一老一少二位谙知地理的外地人。据说老先生是走阴地,而徒弟走阳地,师徒一阴一阳,穿雪峰,经龙山,从四川踏脉寻龙南来,经过长途跋涉,一直赶到了维山峰,俩人在此不期而遇。二师徒不顾疲惫,抖落尘埃,放下行装,便站在这鳌头独立,形同玉笔的石岗上观望。正在专注之时,忽听到悦耳的鸾凤和鸣之声,又似高亢嘹亮的山歌余韵。凝视良久,既未见凤,又未见人,哪来的仙乐迎宾。“凤鸣高冈”,此地必是出达官显贵之穴也。细观山水,果见这纲维诸山的维峰,气势不凡,龙象辈出:外有资江水三面紧紧环抱,内有大凌峰如维似屏为依靠,对面板苍诸峰,后送前迎,酷似千龙拱伏,远观群山耸峙,静睹万户炊烟,田园阡陌纵横,梯田如鳞神叠,且斯山立如文笔,卧若雄狮,恰应“迥龙望祖,龙腰穴落,”之吉。然細察此地虽接雪峰王气,南岳灵光,但离火过旺,坎水难济,加之系孤峰突兀,后劲欠足,最终难成气候。且四处青峦,清泉汩汩,所出文武,尽属清廉正直之流。由于玉笔高耸,直出云表,且系源泉之地,唯文方可久远……
明明天子地,为何不显身?于是地师从包袱中取出罗盘分针,探个究竟。于是往空中拋出三粒珠子定位。一粒落北面珂溪垣,一粒落山下石屋边,一粒落龙塘青石下(相传石粒所落之处,便是吉地所在,唯有心者方能得之,拥有之家必出文武全才、王侯将相,后一一应验如卜)。此情此景正被上山打猎的南灵公撞见,刚才的凤鸣之声原来正是南灵公所哼的田间山歌小调。师徒见泄漏了天机,心存不快。南灵公却急中生智,取出竹筒内装的米黄酒与干粮虔诚地敬奉给正饥渴难耐的师徒二人,巧妙的化解了这场尴尬。南灵公并热心相邀二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下山憩息小住。二位见这位猎人并无恶意,且是诚善长者,于是随其下山,来到零屋(当时这里人烟零星稀散)受到殷勤接待。老地师为报南灵公知遇之恩,为其择地更名,遂名林屋,意日后孙曾林立,文武辈出。
三个周甲的二百年后,珂溪这里果然如愿以偿,出了位很有抱负且最有出息的文武全才。他就是倍受孙中山、黄兴等赏识,曾两度留学日本的同盟会员、北伐名将,后又出任湖南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最后代理湖南省z府主席等要职的曾继梧,凤冈是其名号也。 <桂林>
来自: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