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齐登龙脊峰
游客山顶合影
龙脊峰
娄底新闻网新化讯(特约记者 邱向明 黎明明)10月6日,新化县冰泉景区300余人,参加“登龙脊峰,看奇丽景,寻古瑶人密码”活动,整个过程超过8小时。
发现新景点,给景点新命名,将奖励
活动的起点位于维山乡三联洞。当日9点左右,来自娄底城区、冷水江、新化等户外运动爱好者300余人,集结在三联洞,分12片区,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开始往山顶进发。
在出发之前,总协调吴松林交待了爬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出发之前,所有片区组清点实到人数,向总协调汇报;二,行进途中不得返程,除特殊情况外,特别要注意安全和防火;所带的干粮、水各自负责;晚餐定时约18:30,对号入座,清点人数;三、个人或者集体发现新景点,或者给景点新命名,一经采用,将奖励1000到3000元钱。
安全保障人员分为先锋队长、舵尾队长,卫生员和通讯员以及解困救援队长等等。
一切协调好后,在总协调吴松林的哨声中出发。先经过金银花基地。队伍的连绵长约3华里,头在半山坡上,尾在三联洞广场,真可谓浩浩荡荡,由于穿戴着五颜六色,人走在裸露的梯土上,远看宛如一条游动的龙,又像一幅壮丽的画,悬挂在天地之间。
龙脊峰是一个很奇险的地方。所谓龙脊峰,就是指山高峰长,峰的两面陡峭,壑立千仞,像鱼龙的背脊。因为山势险峻,四面风速快,长满灌木的山脊,每一棵树都可以请到公园中做盆景的。
浑身长满了疙瘩,沧桑而倔强
看看这鱼鳞木,浑身长满了疙瘩,沧桑而倔强,这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枝枝叶叶都仿佛有一个给人励志的故事。
“挖到公园里,就没能够长得这么漂亮的了!”攀爬者吴名芳说,“因为它有太好的生存机会。”
这一段龙脊,最少有500米长,这里你绝对不要看下面,会头昏脑涨的。
好在有一群救助者,站在那里,沿途保卫你的到来。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是一脚踏三县的地方,可以看到新邵、隆回,在路的这一边是新化的维山乡,靠北面的缘由,只长茅草和低矮的灌木,而在新邵的地界上,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松树,一棵棵都是迎客松,低矮而蓬松。
研究梅山文化的吴桂林说,这里是古代梅山蛮瑶人和汉人打仗的地方,现在还有部分瑶寨和城池遗址。攀爬者缘途看到的分化的石壁,一块块鹤立在那里,也好像是人工砌好的城墙。
突然在山顶响起了《济公》的“鞋儿破帽儿破”的歌声,大家连忙靠了过去,草地上半躺卧一个“济公”,腰间系着葫芦,手摇扇子,戴着济公帽,破棉鞋里的大拇趾露了出来,在摇头晃脑地唱着歌儿。大家围着他合影。
吴桂林说:“他是山下的维山人,特意带道具来表演助兴的。70岁的人了。”腰板之间有节奏地扭动,倒有几分以假乱真的感觉。
感悟天地造化,天人合一的美感
山顶长满了白茅草,在秋天的天空下无拘无束地跳着舞。风很大,这里马上要见风力发电站了。
站在山顶,可以远眺新邵,在山路上可以看到牛粪,这牛粪告诉我们,离人间烟火不远了。大家排成一队队,快乐地合影,红旗,在山中的秋风中迎风招展。
在一个山坳里,新化县武术爱好者们正在表演一个梅山拳。
此刻,天,空空的,远山,静静的。通红的上衣,黑色的裤子,在青山中有一种打动人心的美。音乐声一响,9个“武术家”闻鸡起舞。
有资料称:梅山拳源于新化,因宋神宗熙宁五年以前新化称梅山而得名,是湖南一个古老的地方拳种,形成于宋代,明清时期逐步完善,有77个拳术套路,统称梅山武功。
梅山武功套路短小精悍,手法勇猛多变,有“来如暴风骤雨,去如风卷残云”之说。
从这些“武术家”身上可以看出:梅山拳桩稳势固,勇猛刚烈,朴实无华,招招式式非打即防,套路短小精悍,有拳打卧牛之地的特点。
梅山武功流传面广,遍及两湖、云贵,两广等地也有不少人习梅山武功。此次武术表演大约10分钟。让人从中感悟梅山武术之博大,也感悟天地造化,天人合一的美感。
一溜烟,人已经彪到了山下
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
4个小时后,部队就要下山了。其实在这里,每一个弱者,都是强人。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小孩,到了这里,不但不要妈妈爸爸的保护,而且时时刻刻照顾关心着大人。这就是环境造就人的道理。
暮色苍茫中,人还在山中走,有出入大坡的,有穿越林子的,离三联动广场越来越近了……回看来处,莽莽苍苍,风起云涌万山空寂。
“这对于户外运动者来说,可能是湖南省最好的线路之一了,它既有险,又有风景看,攀爬山的时候、不觉得险和远,回头一看时,才觉得那么险峻……”常常参加户外运动者袁国球对记者说。
吃过晚饭,人影迷离。“我要去远方……”一位穿上“骑乐无穷俱乐部”文化衫的小伙子,唱着歌声,修长的双腿有力地踏着自行车,屁股翘得老高,一溜烟,人已经彪到了山下,离三联洞好远好远了。
维山,静静地像一位有神力的长者,再等待你的到来。
来源:娄底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