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维山动态] 另类艺术品“独特竹篾体”,彰显维山工艺文化底蕴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4-8-27 07:23:45|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长沙
6940.jpeg
老艺人曾建国,安化县做了8年的竹篾
24日上午,记者赶往维山乡70岁民间老艺人曾建国的家。他家原来在该乡的芦家桥村,因为儿子主张开设“梅山竹编厂”有利于与外边的联系,选择了乡z府附近居住。
此屋离国民党第33军副军长、湖南省z府代主席曾继梧的故居约50米,故居古树参天,藤蔓缠绕。
70岁的曾建国师傅接见了记者,他和蔼可亲,个子不高,可能因为职业的原因,话语不多。但是高宽的额头、大眼睛和一双灵巧的大手,让人感到其中蕴藏了无穷的智慧和魅力。
“父亲十多岁就跟师傅学竹篾手艺,原来主要打造一些晒垫、团筛等农村日常用品,梅山有传统手工编织技术,在竹席子等竹器上编织比如‘福禄寿喜’等文字,增加竹器的文化内涵。”儿子曾志龙介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艺术的追求也提高了,父亲开始大胆地尝试,在竹器上可以编织任何一个字,并组成平面的大块文章,为梅山竹编做出了大贡献!”曾志龙是这样评价自己父亲的。
记者从曾建国师傅嘴里了解到,在梅山,曾师傅的篾匠“竹篾体”是精湛的,在50余年的篾匠生涯中,他在维山乡方圆几十里很闻名,“最远到桃源县做手艺,隆回的苗田、鸭田也去,在安化县农村就做了8年……”一谈起篾匠手艺,曾老的话多了起来。
曾志龙,今年8月到了四川青神县
曾志龙今年39岁,曾经就读于湖南理工学院,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了父亲的竹编艺术,他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跟着父亲学起了篾匠手艺。
然而,他走的路子,竟然开创了梅山竹艺的新天地。
1997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关注竹编艺术,首先从网上、书中搜索到大量的中国有关竹编文字、图片资料,发现中国有着6000年的竹文化,博大精深。
他一方面整理资料,在网上和人家交流有关的竹编艺术,另一方面到竹艺比较先进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对湘西竹艺的考察,对浙江、广西等地竹艺的了解,今年8月份,我到了四川的青神县,对这里的竹编做了整体的了解。

6840.jpeg
曾建国师傅在精心编织《兰亭序》
神奇竹篾体,体现了中国手艺人的智慧
何谓梅山竹编,记者从“梅山竹编”网站上了解到:梅山竹编,就是以梅山这历史地域名称,而命名的一种带有地域特色的竹编工艺。
“它的艺术特质包括:对梅山文化的继承和对竹编传统工艺的创新。”
曾志龙解释:梅山竹编,其工艺来源于梅山传统竹编的“福禄寿喜”的编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具体表现形式是,在平面的竹编上编织“竹篾体”汉字,英语也可以编织。
“竹篾体”和其他地区的编织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是有独特的“竹篾体”文字设计与编织技艺,竹篾体的特点是文字造型都是“横竖笔画构成,字体介于篆书与隶书之间。
曾志龙自豪地对记者说:竹篾体传承梅山地域的竹编技艺,它系统性、创新性地丰富了中国文字的外观形态,吸收了甲骨文、篆书、广告体等营养,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字书写载体,开创了中国竹编新流派。
中央电视台华夏遗产栏目组,在拍摄梅山竹编专题片时,称赞曾建国父子的梅山竹编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淡雅清秀,神形兼备,具有较强的装饰感。它的精细、神韵,可与瑰丽的传统工艺比美。它通过虚实明暗变化,阴阳对比的方法,将文字巧妙放置在竹篾中,充分展示了我国汉字方圆字形独特手艺,是任何非汉文字国家手艺者无发复制和超越的骄傲!充分体现了中国手艺人的智慧。
6450.jpeg
曾志龙展示“福禄寿喜”团筛
竹篾,薄的比白纸还要薄……
在曾建国父子的竹编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墙壁上挂满了装潢好了的竹编作品,桌子上也摆设了许多的竹编作品,而在一旁的木架上,摆着剖得细细滑滑的竹片,这是分别由楠竹和水竹、慈竹剖成的,除保存一种原色外,其余的分别染成红色和黑色。
曾志龙说:“这种又细又薄的竹片,需要很高的水平才能够剖出来,薄的比白纸还要薄……”
梅山地区的人们原来喜欢使用叉叉做背景,现在我们用星星做背景,更好地突出了主题思想。曾志龙指着墙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作品,解释给记者看。
6420.jpeg
父子俩对《沁园春雪》的编织交换意见
记者从曾氏父子一摞摞烫金获奖证书上看到:
梅山竹编曾建国父子的作品竹篾体《兰亭序》,获得中国竹产品业协会颁发的金奖。而竹篾体《兰亭序》从构思、设计,破竹,编织,花费了几千块竹片,通过一年的努力而完成,曾建国师傅整整编织了两个半月。
6400.jpeg

《兰亭序》作品156X66厘米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梅山竹编”曾氏父子,被邀请在湖南展馆献艺。
2011年张家界旅游博会,曾志龙设计、父亲编制的竹编体《和佛同在》作品,获得旅游纪念品优秀作品铜奖……
“2012、2013年,梅山竹编开始了编织《毛主席语录》,开始了梅山竹编与红色文化的尝试,编织了60余块红色语录,准备向主席120周年诞辰献礼。”曾志龙说。
曾氏父子二代人,只为了创造竹篾体,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前后花费70年的精力,其成绩可喜可贺,其精神可钦可佩。新化县文广新局文史研究员康解文,这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640.jpeg

上海市湖南商会新化文印分会上展示曾氏父子的作品


6430.jpeg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全部回复10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 发表于 2014-8-27 07:23:45|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路过 帮顶 嘿嘿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神话 发表于 2014-8-27 17:11:19|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沙发???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睡之精灵 发表于 2014-8-28 15:13:00|来自: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顶起出售广告位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冷星魂 发表于 2014-8-29 18:26:51|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也想流浪 发表于 2014-8-30 07:34:21|来自: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好帖必须得顶起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逍遥一派 发表于 2014-8-30 08:10:37|来自: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不错 支持一个了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窗外的微笑 发表于 2014-8-31 11:07:23|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呵呵。。。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兰色精灵 发表于 2014-9-2 06:49:34|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路过的帮顶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小丫精灵 发表于 2014-9-2 09:26:4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Invalid
路过的帮顶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12下一页
发帖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