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牵头协调组织召开的大梅山旅游协作区协商会议在清泉宾馆顺利举行。同处大梅山文化区域的娄底、益阳、邵阳3市旅游部门和新化县、隆回县、安化县、桃江县、冷水江市、涟源市等政府主要负责人齐聚娄底,共同签署湖南大梅山文化旅游合作宣言和框架协议书,携手打造大梅山文化旅游产业,以更加凸显娄底大旅游格局,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相信在不久的一天,从益阳赏完桃江竹海,到安化品尝茶马古道的千年黑茶,再翻过大熊山祭蚩尤始祖,直抵新化梅山龙宫,感悟紫鹊界梯田的瑰丽,继续前行就到了隆回的花瑶和魏源故居,这样一条极具前景的大梅山文化走廊即将走入人们视野,而作为大梅山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娄底,也将展示出它应有的韵味。 携手缘于合作
大梅山6县(市)携手构建文化旅游经济协作区,是历史发展的渊源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梅山文化”在国内外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较之其他文化来说,其影响力还有待挖掘,目前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要使这一古老文化在新时期绽放异彩,还需要大梅山区域各方统一认识,共同挖掘、弘扬和物化。
梅山文化,上承巫楚文化,下启湖湘文化。有人说湖南三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巫楚文化到梅山文化、再到湖湘文化的“三部曲”。1998年5月长江文化研究会确认“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流”。梅山的地理境域,据《梅山峒蛮传》载:“其东接潭,南接郡,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新化、安化、冷水江、涟源四县市的全部和新邵、隆回、溆浦、双峰的周边部分,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梅山宗教、梅山武术、梅山山歌、梅山民俗、梅山医术、梅山草药都是梅山文化的载体,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是极其宝贵的人文资源。
近年来,同处大梅山文化区域的6县(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和支柱产业来抓,以梅山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文化宣传和资源开发也渐成热点。1995年10月至2006年10月的11年间,新邵、安化、隆回、新化就先后分别承办了第一、二、三、四届梅山文化研讨会。以梅山文化为底蕴,各地逐步开始了一些文化景观的物化。如新化县正在建设“蚩尤文化园”,安化县也在建设“梅山文化生态园”,冷水江市组织编排梅山傩戏,弘扬梅山傩文化艺术等。大梅山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仗着各自都有几分‘姿色’,都是‘单打独斗’”。业内专家曾经这样评价大梅山区域的旅游产业。6县(市)使出浑身解数,都希望成为旅游目的地。结果是常常难如人愿。以紫鹊界和隆回为例,紫鹊界作为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无数,有的要途经隆回,却很少在花瑶驻足。
“在旅游消费体验日益多样化、旅游信息获取渠道日益丰富的今天,单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区域旅游合作基础上的多样性旅游产品才能构成持续的吸引力。”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局长方建荣如是说。
“大梅山不是指某座山和某一个地方,也不应该仅是某个县(市)的,还应该是湖南的、中国的、世界的”。在4月27日召开的大梅山文化旅游协作区协商会议上,同处大梅山的娄底、益阳、邵阳三市旅游部门领导及6县(市)政府领导很快形成共识:发展旅游就是要建立亲山亲水互动,互动是旅游之魂。大梅山旅游要发展,必须挖掘、整合6县(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通与外界的联系,提升旅游整体形象,打造大梅山文化旅游品牌。
大梅山3市6县(市)旅游部门领导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合作重在谋划
构建大梅山文化旅游经济协作区,共谋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政府主导,建立协调联络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协调工作机构。由6县(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区域性协作工作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区域文化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区域合作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二是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作框架协议表明,6县(市)政府采取轮流承办的方式,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研究制定大梅山文化旅游协作区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总结年度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推动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三是要建立对口联络机制。设立或指定负责的专门机构通过定期会商等形式,开展联络、沟通、协调和督办,贯彻实施区域旅游合作的各项计划和措施。
联手捆绑,打造大梅山文化旅游优势品牌。根据签署的合作协议,将成立梅山文化旅游促进会,加强大梅山区域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以梅山歌舞、建筑、民俗、武术、服饰为载体,挖掘梅山文化新内涵;制订大梅山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联手打造大梅山旅游新品牌。突出各地文化旅游特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推动景区的联合,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同时,以大梅山文化旅游为主题,积极向省、国家发改委及旅游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促进梅山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深入开展旅游营销合作。根据合作框架协议,6县(市)将联合策划系列旅游形象宣传,联合制作区域旅游宣传画册,与国内主流媒体合作宣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共同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合作信息平台,共同发布旅游产品、市场信息;共同策划举办富有创意且具特色的旅游营销活动,推动特色节庆活动的开展,使大梅山文化旅游逐步走向市场化、规范化、产业化。
谋划孕育希望
娄底、益阳和邵阳构建大梅山文化旅游协作区,目标是要通过以梅山文化为纽带,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形成旅游大市场,通过旅游大市场来挖掘和推进区域文化旅游的大提升,打造大梅山文化旅游品牌,进而推进区域经济大发展。
梅山文化历史悠久,地缘相邻、历史同根、文化同源、民俗互融、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产品线路互补性强,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05年以来,安化县就已经与新化县在宣传促销和市场共拓方面进行过多次合作,为大梅山文化旅游协作区的合作发展作出了榜样。而娄底、益阳是湖南3+5城市群的城市,梅山文化旅游是3+5城市群中一个重要的消费热点,是湖南继红色旅游、张家界等自然生态旅游之后的集农耕文化和狩猎文化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挖掘和整理,并进一步物化,使之成为一种产业,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前景是无量的。6县(市)政府旅游部门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4月27日的协作区协商会上,6县(市)旅游部门的领导纷纷表示:要抓紧研究大梅山文化旅游市场开放的具体措施,建立区内共同的旅游信息通报和预报制度,共同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为投资商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为大梅山文化旅游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的政策指引下,有娄底、益阳、邵阳3市政府的正确主导,有6县(市)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全力合作,梅山文化旅游协作区一定能成为继湖南红色旅游和张家界自然生态旅游之后的第三大能够叫响全世界的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
(稿源:娄底日报)
(作者:刘惠南 陈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