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 凉席?错,是工艺品!昨日下午,娄底人曾志龙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幅竹制字画,向众人展示父亲曾建国耗时3个月编成的“凉席版”《兰亭序》。梅山老竹匠曾建国开创了全新的“竹篾体”文字编织法,曾获国家级金奖。
走近看,“凉席”上面写着全篇繁体《兰亭序》,文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不到2毫米宽的竹篾编成。“凉席”长1.56米,宽0.68米,由近2000根宽约1毫米极薄的竹篾织成,重量不到1公斤。文字古朴隽永,几乎和毛笔字画无差别。今年4月开始,曾建国整天呆在一大堆竹篾中,3个月完成这幅“凉席版”《兰亭序》。
曾志龙说,“竹篾体”工艺源自于梅山传统竹编“福禄寿喜”四字的编法,是一种糅合了书法艺术和竹编技艺的全新字体,在“2007年中国(广州)国际竹藤产业贸易博览会暨国际网展会”上,父子俩的“竹篾体《兰亭序》”获得中国竹产业协会颁发的金奖。昨日曾志龙展示的《兰亭序》则在编织技艺上进行了改进,散点背景让文字的立体感增强不少。
曾志龙说,梅山竹编最好的原料是慈竹,质地柔软,能分出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来。这幅《兰亭序》就是用慈竹编的。父子俩想发扬光大这种全新的竹编工艺。他们正筹划从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运作“梅山竹编”事业。
实习生蒋子栋 记者张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