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民风民俗] 整合梅山文化资源 打造全省梅山文化大品牌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2-4-4 18:13:18|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长沙
“梅山文化”在国内外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较之其他文化来说,其影响力还不够,目前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要使这一古老文化在新时期绽放异彩,还需要我们上下各方统一认识,共同挖掘、弘扬和物化。  梅山文化,上承巫骚楚文化,下启湖湘文化,可以这么说,湖南三千年的历史,就是荆楚文化到梅山文化、再到湖湘文化的“三部曲”。1998年5月长江文化研究会确认“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流”。梅山的地理境域,据《梅山峒蛮传》载:“其东接潭,南接郡,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新化、安化、冷水江、涟源四县市的全部和新邵、隆回、溆浦、双峰的周边部分,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梅山文化是以汉、苗、瑶族为主,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多种文化元素构成的复合型文化。梅山宗教、梅山武术、梅山山歌、梅山民俗、梅山医术、梅山草药都是梅山文化的载体,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是极其宝贵的人文资源。梅山文化历史悠久,是十分古老的文化。从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决于涿鹿之野”,到近古时代宋朝的章淳开辟梅山,期间四千年,期后一千年,可谓历史悠久,史学价值极高。梅山文化是至今尚未被人足够认识、开发的文化,这种未被认识的现状成为梅山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未知性特色。单就蚩尤一例来说,就存在许多未知。蚩尤是战败者,历史遭贬斥,史书上少有记载,更少有人去研究他,如此一来,就造成历史和文化上的许多空白,也正因如此,梅山文化才显得更神秘、更有吸引力,更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以梅山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文化宣传和资源开发已渐成热点。1995年10月、1997年10月、2003年10月、2006年10月,新邵、安化、隆回、新化先后分别承办了第一、二、三、四届梅山文化研讨会,甚至日本、法国也成立了梅山文化研讨机构,以梅山文化为底蕴,各地逐步开始了一些文化景观的物化。如由湖南大学陈飞虎教授牵头,联合20多所高校设计、建设的安化县“梅山文化生态园”以及新化县的梅山龙宫、冷水江组织编排的梅山傩戏等。然而对梅山文化的开发工作,目前存在资源分散、品位较低、联结度差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有效地保护和统一的、有规划的整体塑造和宣传,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即将失传,甚至被毁,梅山文化的宣传至今主要只是停留在学术界的研讨层面。
  梅山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独特凸显的地位,挖掘、整理和开发梅山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亮点,有着十分广阔、乐观的前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弘扬民族文化,将梅山文化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最为广泛地传播、展示,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打造梅山文化品牌,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二、对梅山文化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安化县是梅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现存的梅山文化遗址较为丰富,有至今保留较为完好的梅城文武庙,以蚩尤的偕音命名的“思游村”除了遍布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堰塘石林外,还留传着许多与蚩尤有关的地名、物名和传说。自去年以来,湖南大学陈飞虎教授为传承梅山文化,募集资金,筹建梅山文化生态园,目前已投资上千万元。同时安化县委、县政府也正在集中力量打造梅山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产品—茶马古道。但是安化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财力有限,希望能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促进梅山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编辑/姜友富)


该贴已经同步到 admin的开心网

该贴已经同步到 admin的微博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维山客 发表于 2012-4-6 16:54:10|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
一定要回贴,因为我是文明人哦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猪猪冯安 发表于 2012-4-7 16:00:00|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谢谢啦,很有用!












夫妻那些事在线观看全集
夫妻那些事全集
亲爱的回家全集
维山在线:www.417626.com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