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应柱)新化县城南疆,维山峰北麓,有一山冲,位于维山、横溪、磨峰三村交汇处,名“炭山冲″。
炭山冲其名由来已久。相传,原来这里古木参天,林深繁茂,小径阡陌,大小洞穴。幽深迷离。林间隐蔽着木构房舍,让人不敢相信这荒野密林深处还会有人家。然而,林深远处,时而传来“叮叮当当"的棍棒刀剑打击声,粗犷的吆喝声。是时,这里乃是蚩尤一部落的集居之地。这部落平时依仗山林,靠狩猎为生,也种些山地水田,水田顺山溪两岸而上,引溪水浇灌,也不愁水旱,年年都有好收成。部落住扎此地,不缺吃少喝,人人膘肥体健,膀大腰粗,威武雄壮。水田盛产谷物,常年米酒佳酿,陈藏酒醇,曰:“蚩尤古酒"。部落武士豪放,又有此酒助兴,个个武艺高强,勇猛无敌。
山间那些洞穴,有的用来藏粮食,有的用来窖酒,有的用来冷藏腊肉猎物等。其中有一洞,在蚩尤部落壮士们搞扩建时,挖出了黑土,他们越往深处掘,黑土越发亮。用这黑土生火,炉火更旺,温度极高,此土曰“炭"也。部落武士利用此火来打造兵器,刀剑坚韧,寒光逼人,锋利无比。这支部落生活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里,如猛虎添翼,威振一方。由于此地有炭,“炭山冲″其名就形成了。后来,他们扩充实力,发展壮大,兵员大增,地盘也扩大到几十里方圆,并从炭山冲后,沿着一条小溪向北而下,在一地方专门磨制兵器,刀剑在小溪边的石头上磨过,寒光闪亮,锋利异常。部落就派一支队伍在这里造房住扎,专门磨制兵器。此后,人们称这里为“磨锋(峰)",也叫“磨坊"。
炭山冲前面,有来自维山峰脚下的一条小溪,溪两岸水田盛产稻谷。小溪流至炭山冲前的狭隘处,曰“水口山″。不知何时,何人,也可能就是蚩尤部落的人,在溪边建起了一座阁,名“钟祥阁"。阁后有古柏一株,参天蔽日,要十来人才能合抱得过来。阁前小溪上有一风雨桥,桥上有关圣帝。炭山冲对面水口山上,古木参天,有古松,枫木,稠木,栗木…,这些树,都要好几个人才抱得过来。
而今,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又经历了战乱,土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摧扰,这些古迹古木早已荡然无存了。炭山冲的那些古洞,炭窰等等,在时空的变幻中,都成为了历史,但那黑土依然存在,炭山冲的名字不会忘却。
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到了炭山冲。虽然蚩尤部落不复存在,但那享有盛名的“蚩尤古酒",在炭山冲一位年轻有为的后生曾文洪,及其同伴的艰苦创业开发中,再现于世,新化蚩尤古酒厂在此诞生了。曾文洪及其伙伴们,将此失传千百年的地方品牌,最具蚩尤特色的“蚩尤古酒"酿造成功,并将其打入全国广大城乡市场,远销海外。
这就是历史悠久的炭山冲。(曾应柱)
|